2025-2026 康莱德创新挑战全解析:赛事规则、热门课题与备考指南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 STEM 创新赛事之一,康莱德创新挑战(Conrad Spirit Of Innovation Challenge)始终以 “用创新解决全球问题” 为核心宗旨。2025-2026 赛季由休斯顿太空中心与 Equinor 联合呈现,延续了 “STEM + 商科” 的跨学科特色,为 13-18 岁的中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新能力、培养企业家精神的国际舞台。往届中国选手凭借出色表现,纷纷斩获 MIT、杜克、剑桥等顶尖学府录取通知书,让这项赛事成为升学背景提升的重要选择。

赛事核心规则与时间规划

康莱德创新挑战采用团队参赛形式,每支队伍由 2-5 名成员组成,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两个组别。2025-2026 赛季的报名通道已从 2025 年 7 月 16 日正式开启,将持续至 12 月 15 日关闭,想要参赛的同学需要抓紧时间组建团队并完成报名缴费手续。

报名时间

2025年7月16日-12月15日

搭建一支2-5人的团队,完成报名与缴费

中国站-初选(线上,材料评审)

提交初选材料:2025年12月31日

需提交——创新画布、创新简述、创新演示视频、产品介绍网页

初选材料评审:2026年1月1日-1月19日

初选入围结果公布:2026年1月20日

中国站-决选(线下,上海)

决选材料提交截止:2026年3月1日

线下决选大会:2026年3月13日-3月15日

决选颁奖典礼:2026年3月15日

中国站五支优胜队直通全球总决选

时间:2026年4月22日-4月25日

与其他国家队伍PK竞争奖项,有机会获得评委推荐信、大学奖学金、专利申请协助等

核心评审标准

2025-2026 赛季延续了注重 “渐进式创新” 的评审理念,强调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改进与应用拓展,而非要求全新技术的发明。评委主要从三个维度评估项目:技术创新性(是否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社会价值(能否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商业可行性(是否具备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画布(Lean Canvas)的制作要求。这是创业生态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成熟框架,由 12 个核心模块组成,包括问题定义、解决方案、独特价值主张、目标用户等。每个模块都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大多数问题要求在 40 字以内完成回答,高概念描述(High-Level Concept)更是要求控制在 10 字以内,考验团队提炼核心价值的能力。

五大热门课题领域解析

2025-2026 赛季赛事聚焦全球关注的关键议题,设置了五个核心研究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航空与航天

作为康莱德赛事的传统强势领域,航空与航天方向依托 NASA 的学术资源,鼓励探索太空探索、星际旅行、航天器设计等相关课题。近年来热门方向包括太空资源利用、低成本卫星技术、月球基地生命支持系统等。参赛团队可以结合 3D 打印、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方案。

互联网科技与安全

随着数字化进程加速,网络安全、数据隐私、人工智能伦理等问题日益凸显。该领域欢迎关于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智能算法优化、数字身份认证、虚假信息识别等方向的创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AI 技术在各行业的负责任应用,这一方向既符合技术趋势,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能源与环境(Equinor 赞助)

在 Equinor 的赞助支持下,能源与环境领域成为本赛季的焦点之一。碳中和技术、可再生能源优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能减排方案等都是不错的选题方向。参赛团队可以关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碳排放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减碳方案。

健康与营养

后疫情时代,健康管理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该领域涵盖疾病预防、个性化医疗、营养均衡、心理健康等细分方向。结合可穿戴设备、大数据分析、生物技术等手段,开发健康监测、疾病筛查、营养指导等相关产品或服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水与可持续发展

新增的 “水与可持续发展” 赛道响应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关注水资源保护、饮用水安全、污水处理、节水技术等议题。参赛团队可以从农村饮水安全、工业废水处理、海水淡化成本优化等实际问题入手,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科学备考策略与材料准备

康莱德创新挑战的备赛过程是对团队综合能力的全面锻炼,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分工。根据往届获奖团队的经验,我们总结出一套实用的备考指南。

团队组建与分工

成功的团队往往具备多元化的技能组合。理想的团队配置应包括技术型成员(负责方案的技术实现)、商业型成员(负责市场分析和商业模式设计)和创意型成员(负责方案构思和展示设计)。明确的分工能提高效率,比如指定专人负责材料撰写、原型制作、视频拍摄等任务。

尽早确定一位指导老师或行业导师至关重要。导师能提供专业领域的指导,帮助团队规避常见误区,把握项目方向。康莱德官方也鼓励团队寻求外部专家反馈,这不仅能完善项目,也是展示资源整合能力的机会。

材料制作全攻略

创新画布(Lean Canvas)是初选评审的核心材料,需要重点打磨。填写时要注意:问题定义要具体明确,避免空泛;解决方案要突出技术创新性;独特价值主张要清晰阐述与现有方案的区别;商业模式要考虑成本结构和收入来源的合理性。

演示视频是展示项目的重要窗口,建议控制在 3-5 分钟内,包含问题背景、解决方案、创新点、应用场景等核心内容。视频制作要注重画面质量和叙事逻辑,最好能展示原型或模拟效果。产品介绍网页则需要简洁直观,突出项目核心价值和视觉亮点。

商业计划书是决选阶段的关键材料,应详细阐述市场分析、竞争优势、实施计划、财务预测等内容。数据支撑很重要,包括市场规模数据、用户调研结果、技术参数等,这些都能增强方案的可信度。

原型设计与迭代

将创意转化为原型是展示项目可行性的有效方式。原型制作不必追求完美,重点是能演示核心功能。可以从草图或线框开始,逐步完善为交互式原型。推荐使用 InVision、Adobe XD 或 Figma 等工具,这些工具能帮助团队快速制作原型并获取反馈。

根据反馈不断迭代改进是康莱德倡导的创新方法。团队应记录每次迭代的内容和原因,展示项目的成长过程。评委非常看重团队的学习能力和改进意识,这部分过程性资料可以在答辩中适当展示。

答辩准备技巧

决选阶段的现场展示与答辩对最终成绩影响很大。团队需要准备 10-15 分钟的演示 PPT,重点突出项目的创新点、社会价值和可行性。排练时要注意控制时间,确保每位成员都有清晰的发言分工。

模拟答辩是提升表现的有效手段。可以邀请老师、同学或行业人士扮演评委,模拟提问环节。常见的提问方向包括技术细节、市场前景、实施难点、可持续性等,团队需要提前准备好应对策略。

25-26康莱德参赛项目 火热组队中!

The Conrad Challenge 康莱德创新挑战赛,以“STEM + 商科”的形式开展,面向13-18岁的中学生。参赛者将组成2-5人的队伍,来解决具有挑战性的社会、科学和社会问题。

康莱德挑战赛不仅受到 MIT-RSI 官方认可,还在提供升学指导建议的网站上被评为“提升高中个人履历的TOP 11 项学术比赛之一”。

精选课题

水和可持续发展领域:

  •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离心力强化微塑料分离器设计和3D打印验证

能源与环境领域:

  • P2相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
  • “慧眼识潮”——基于空水协同与AI的赤潮精准预警系统

航空与航天领域:

  • 马格努斯效应驱动的飞行器模型设计与优化

课题名称: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离心力强化微塑料分离器设计和3D打印验证

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正迅速成为水管理机构中的“新兴污染物”,其广泛分布于海洋、土壤、空气乃至人类食物链中,可能导致细胞死亡和过敏反应,因此处理微塑料的呼声越来越高。微型旋流分离技术利用离心力可以高效脱除水中的固体污染物,本项目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设计合理的水力旋流器关键结构,优化旋风器内部的离心流场,在提高旋风器的分离效率的同时,也致力于降低能耗,使其能够大规模应用到微塑料污水处理领域。

导师介绍:J.W

上海高校讲师,本硕博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装备。担任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颗粒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十余项,发表SCI二十余篇,申请专利40余件,授权近30件。担任国内高校硕士生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51余人。

课题名称:P2相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

本项目针对P2相层状金属氧化物材料仍然所存在的循环稳定性等问题,通过MOFs衍生的策略所制备出具有独特形貌的材料,以改善P2相层状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为目标,对此双重改性策略下合成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各种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探讨此改性策略对于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机理。

导师介绍:X.L

中山大学工学博士,211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框架(MOFs)及其衍生材料在电化学能源储存和转化上的应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7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参与编著两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4项,主持多项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

课题名称:“慧眼识潮”——基于空水协同与AI的赤潮精准预警系统

赤潮作为一种全球性海洋生态灾害,每年在全球造成超过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水产养殖、滨海旅游和沿岸水质管理带来巨大冲击。现有监测手段严重依赖人工船只采样与实验室分析,不仅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而且空间覆盖极其有限,无法实现赤潮早期发现与精准防控,导致企业及监管部门承受高昂的治理成本与经营风险。瞄准这一市场需求,本项目推出“空-水协同智能监测”商业化解决方案,依托无人机平台搭载高精度多参数传感器与自主采样单元,实现大面积、实时化、低成本的水体监测与藻华识别。系统通过边缘计算实时处理水质数据,并结合多源融合算法实现赤潮爆发风险预警,显著降低水产养殖死亡率与沿海企业停工损失。

导师介绍:吴博士

  • 有方科研教学总监及研发团队
  • 被学员誉为“Uncle Research”的顶尖科研导师
  • 发表SCI论文16+篇,持续深耕学术前沿
  • 10年中学生科创教育实战专家,带队60+学生晋级ISEF全球总决赛
  • 连续4年蝉联小行星命名权,累计斩获600+科研赛事奖项
  • 多年赛事评委经验,深度掌握ISEF/丘奖/青科赛/英才计划/STS评审内核
  • 擅长解码顶尖获奖作品策略
  • 独创“科研获奖逻辑拆解法”,系统提升学生创新竞争力
  • 团队辅导覆盖课题设计-成果转化-答辩路演全链条

课题名称:马格努斯效应驱动的飞行器模型设计与优化

传统飞行器主要依赖固定翼或旋翼结构实现升力生成,而基于马格努斯效应的飞行器凭借其差异化的升力产生原理与创新结构设计,有望为飞行器设计范式带来突破性进展。本研究拟设计并制作基于马格努斯效应的小型飞行器模型,通过实验探究关键参数(尤其是旋转速度)对飞行性能的影响机制,重点揭示旋转速度与飞行距离、高度及稳定性的量化关系,以优化飞行器的综合飞行效能。实验过程中,将借助姿态传感器、定位模块及速度监测装置实时采集飞行姿态、空间位置及运动速度等多维度数据,并结合PID控制、模糊控制等智能算法对旋转速度实施动态调节,实现飞行状态的精准控制与性能优化。

扫码了解更多课题组队情况⬇️

参赛收获与常见问题

参加康莱德创新挑战不仅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成长。所有按时提交材料的队伍都将获得组委会颁发的参与证明,获奖队伍还将获得证书与奖杯。中国站决选设置了各领域冠亚季军及最佳创新奖、最佳演说奖等单项奖。

在升学方面,康莱德经历能为申请增色不少。往届数据显示,87% 的中国获奖选手成功进入世界 Top30 大学。优秀项目还有机会获得评委推荐信、大学奖学金,甚至专利申请协助。部分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项目,可能被推荐给 SDGuild 等合作机构,获得进一步孵化的机会。

常见问题解答

Q:初中组和高中组的评审标准有区别吗?

A:评审标准一致,但会根据年龄段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预期。初中组更看重创意和潜力,高中组则对技术深度和商业可行性有更高要求。

Q:可以跨校组建团队吗?

A:可以。康莱德允许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国家的学生组队参赛,这也是锻炼跨文化协作能力的好机会。

Q:项目必须有实物原型吗?

A:不一定。对于技术难度较高的项目,清晰的概念设计、模拟演示或软件原型也是可以接受的,关键是能有效展示解决方案。

Q:商业计划书需要非常专业吗?

A:高中生的商业计划书应聚焦核心逻辑,不必过于复杂。重点展示对市场的理解、盈利模式的合理性和实施计划的可行性。

2025-2026 赛季的康莱德创新挑战已经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完整的创新实践之旅。无论是对 STEM 领域充满热情的技术达人,还是擅长商业策划的未来企业家,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展示自我的机会。记住,创新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智慧。现在就组建你的团队,开始这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创新征程吧!

立即行动:

参赛👉康莱德创新挑战赛报名?组队?寻找导师?
领取资料👉康莱德创新挑战赛备赛资料包

拓展阅读:

《康莱德挑战赛|网页制作指南》
《康莱德挑战赛|如何打造一个吸引眼球的项目演示视频》
《康莱德创新者大会评委分享:成功项目的秘诀》
《康莱德挑战赛:适合哪类高中生?含金量如何?难度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