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休斯顿太空中心的灯光聚焦在领奖台上的青少年团队时,一场跨越国界的创新盛宴正在拉开序幕。2026 年康莱德创新挑战赛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科创赛事之一,已正式开启报名通道。这项由阿波罗 12 号宇航员 Charles Conrad 的夫人 Nancy 于 2005 年创立的赛事,历经近 20 年发展,已成为融合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商科思维的标杆性平台,吸引着全球 13-18 岁青少年的目光。对于怀揣创新梦想的中学生而言,了解 2026 年赛事的含金量、时间安排和核心规则至关重要,这份详细解析将为你揭开赛事的神秘面纱。
赛事含金量:从校园到世界的认可体系
康莱德创新挑战赛的含金量体现在其多层次的权威背书与实际价值上。作为 NASA 官方认证的国际性赛事,它不仅是全球首个融合 STEM 与商科的创新竞赛,更被 MIT RSI 等顶尖夏校列为录取重要参考依据。历年数据显示,中国站获奖者中已有多位成功斩获哈佛、普林斯顿、剑桥等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2025 年更有学员凭借 AI 分诊系统 PatientPalAI 同时获得哈佛、普林斯顿双 offer,充分证明了赛事在升学领域的认可度。
在行业资源方面,2025 年新增的国际能源巨头 Equinor 作为冠名赞助商,将为 2026 赛季参赛者提供更专业的技术指导与资源支持。赛事与 SDGuild 等机构的合作,还能为优秀项目提供专利申请协助,2025 年就有水资源项目进入实质审查阶段,这种从创意到实际应用的转化通道,极大提升了赛事的实用价值。
CollegeVine 等权威教育咨询机构将康莱德挑战赛评为 "显著提升大学申请竞争力" 的活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学府也对赛事获奖经历格外青睐。这种认可度不仅源于赛事的权威性,更因为其强调的跨学科能力与创业精神,正是顶尖学府所看重的核心素养。
2025-2026 赛季的时间轴已经明确,对参赛者而言,把握关键时间节点是成功的第一步。早鸟报名截止时间为 2025 年 10 月 15 日,常规报名则持续至 2025 年 12 月 15 日,想要参与的团队需在此之前完成组队和报名手续。
25-26赛季康莱德创新者大会时间线
报名时间
2025年7月16日-12月15日
搭建一支2-5人的团队,完成报名与缴费
中国站-初选(线上,材料评审)
提交初选材料:2025年12月31日
需提交——创新画布、创新简述、创新演示视频、产品介绍网页
初选材料评审:2026年1月1日-1月19日
初选入围结果公布:2026年1月20日
中国站-决选(线下,上海)
决选材料提交截止:2026年3月1日
线下决选大会:2026年3月13日-3月15日
决选颁奖典礼:2026年3月15日
中国站五支优胜队直通全球总决选
时间:2026年4月22日-4月25日
与其他国家队伍PK竞争奖项,有机会获得评委推荐信、大学奖学金、专利申请协助等
参赛核心要素:领域、要求与评审标准
2026 年康莱德创新挑战赛延续了五大创新领域的设置,包括航空与航天、互联网科技与安全、能源与环境、健康与营养以及水和可持续发展。其中水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是 2025 年新增方向,聚焦水资源公平分配、污染治理与循环利用等议题,呼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参赛者可设计低能耗海水淡化设备或智能节水系统等解决方案。
参赛要求方面,赛事面向 13 至 18 岁的中学生,每个团队需由 2 至 5 名同学组成,可跨校组队,建议配备 18 周岁以上的成年教练指导。值得注意的是,参赛语言为英语,这对团队的方案撰写和答辩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往届参赛者允许重复参赛,但需在原有项目基础上进行重大改进,2025 年就有能源领域团队通过优化储能技术最终获得全球赛专项奖。
评审团队由全球知名的行业专家、成功创业者、商业领袖和大学教授组成,将从创新性、可行性、商业潜力、社会价值和团队协作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这意味着参赛项目不仅需要有新颖的创意,还要具备实际落地的可能,同时需展现出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积极的社会影响。2025 年中国站决赛中,近 140 支队伍围绕五大领域提出创新方案,其中针对水田污染的清护机器人、基于 AI 的医疗分诊系统等项目已进入商业化试点阶段,为 2026 年参赛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范例。
奖项设置与备赛策略:从参与到胜出的路径
康莱德创新挑战赛为获胜者准备了丰富的奖励体系,包括证书、奖杯、现金奖励、创业基金、商业指导和大学奖学金等。中国站还特别设置最佳创新奖、最佳演说奖、最佳团队合作奖等单项奖,为不同优势的团队提供了展示机会。更宝贵的是,获胜团队将有机会参加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与其他优秀团队和行业专家交流合作,拓展视野和人脉资源。
备赛过程中,团队可充分利用官方提供的资源,历届获奖作品数据库包含近三年金奖项目的完整材料与评委点评,通过官网检索功能按领域筛选参考,重点研究其问题定义方式和解决方案架构。组队时建议成员具备不同专业背景和技能,2025 年互联网科技与安全赛道铜奖团队就由 FRC 机器人战队成员组成,实现了技术开发与市场推广的明确分工。
项目选题上,可借鉴往届成功案例的思路:如针对盲道占用问题开发的巡检无人机,既符合水和可持续发展主题,又对接市政管理需求;HydroFalcon 团队开发的智能救援机器人,融合 PID 控制算法与结构设计专利,同时制定针对校园人工湖的应急救援合作方案。这些案例表明,结合实际需求、具备技术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更容易获得评委认可。
25-26康莱德参赛项目 火热组队中!
The Conrad Challenge 康莱德创新挑战赛,以“STEM + 商科”的形式开展,面向13-18岁的中学生。参赛者将组成2-5人的队伍,来解决具有挑战性的社会、科学和社会问题。
康莱德挑战赛不仅受到 MIT-RSI 官方认可,还在提供升学指导建议的网站上被评为“提升高中个人履历的TOP 11 项学术比赛之一”。
精选课题
水和可持续发展领域:
-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离心力强化微塑料分离器设计和3D打印验证
能源与环境领域:
- P2相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
- “慧眼识潮”——基于空水协同与AI的赤潮精准预警系统
航空与航天领域:
- 马格努斯效应驱动的飞行器模型设计与优化
课题名称: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离心力强化微塑料分离器设计和3D打印验证
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正迅速成为水管理机构中的“新兴污染物”,其广泛分布于海洋、土壤、空气乃至人类食物链中,可能导致细胞死亡和过敏反应,因此处理微塑料的呼声越来越高。微型旋流分离技术利用离心力可以高效脱除水中的固体污染物,本项目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设计合理的水力旋流器关键结构,优化旋风器内部的离心流场,在提高旋风器的分离效率的同时,也致力于降低能耗,使其能够大规模应用到微塑料污水处理领域。
导师介绍:J.W
上海高校讲师,本硕博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装备。担任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颗粒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十余项,发表SCI二十余篇,申请专利40余件,授权近30件。担任国内高校硕士生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51余人。
课题名称:P2相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
本项目针对P2相层状金属氧化物材料仍然所存在的循环稳定性等问题,通过MOFs衍生的策略所制备出具有独特形貌的材料,以改善P2相层状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为目标,对此双重改性策略下合成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各种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探讨此改性策略对于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机理。
导师介绍:X.L
中山大学工学博士,211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框架(MOFs)及其衍生材料在电化学能源储存和转化上的应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7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参与编著两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4项,主持多项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
课题名称:“慧眼识潮”——基于空水协同与AI的赤潮精准预警系统
赤潮作为一种全球性海洋生态灾害,每年在全球造成超过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水产养殖、滨海旅游和沿岸水质管理带来巨大冲击。现有监测手段严重依赖人工船只采样与实验室分析,不仅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而且空间覆盖极其有限,无法实现赤潮早期发现与精准防控,导致企业及监管部门承受高昂的治理成本与经营风险。瞄准这一市场需求,本项目推出“空-水协同智能监测”商业化解决方案,依托无人机平台搭载高精度多参数传感器与自主采样单元,实现大面积、实时化、低成本的水体监测与藻华识别。系统通过边缘计算实时处理水质数据,并结合多源融合算法实现赤潮爆发风险预警,显著降低水产养殖死亡率与沿海企业停工损失。
导师介绍:吴博士
- 有方科研教学总监及研发团队
- 被学员誉为“Uncle Research”的顶尖科研导师
- 发表SCI论文16+篇,持续深耕学术前沿
- 10年中学生科创教育实战专家,带队60+学生晋级ISEF全球总决赛
- 连续4年蝉联小行星命名权,累计斩获600+科研赛事奖项
- 多年赛事评委经验,深度掌握ISEF/丘奖/青科赛/英才计划/STS评审内核
- 擅长解码顶尖获奖作品策略
- 独创“科研获奖逻辑拆解法”,系统提升学生创新竞争力
- 团队辅导覆盖课题设计-成果转化-答辩路演全链条
课题名称:马格努斯效应驱动的飞行器模型设计与优化
传统飞行器主要依赖固定翼或旋翼结构实现升力生成,而基于马格努斯效应的飞行器凭借其差异化的升力产生原理与创新结构设计,有望为飞行器设计范式带来突破性进展。本研究拟设计并制作基于马格努斯效应的小型飞行器模型,通过实验探究关键参数(尤其是旋转速度)对飞行性能的影响机制,重点揭示旋转速度与飞行距离、高度及稳定性的量化关系,以优化飞行器的综合飞行效能。实验过程中,将借助姿态传感器、定位模块及速度监测装置实时采集飞行姿态、空间位置及运动速度等多维度数据,并结合PID控制、模糊控制等智能算法对旋转速度实施动态调节,实现飞行状态的精准控制与性能优化。
扫码了解更多课题组队情况⬇️
赛事价值与长远影响
参与康莱德创新挑战赛的价值远不止于获奖本身。这一平台构建了融合学习、实践与成长的生态系统,让青少年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跨学科能力与创业精神。赛事强调的 STEM 与商科结合的理念,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创新思维体系,这种能力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志在申请海外名校的学生,赛事经历是简历上的重要一笔。MIT、杜克、康奈尔等顶尖大学都对康莱德参赛者青睐有加,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展现出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而对于希望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团队,赛事提供的专利申请协助、商业孵化机会和行业资源对接,能为项目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6 年康莱德创新挑战赛的大幕已经拉开,无论是对科技创新充满热情的中学生,还是希望提升升学竞争力的申请者,这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把握 2025 年 10 月 15 日的早鸟报名截止时间,组建优势互补的团队,选择兼具社会价值与创新潜力的课题,充分利用官方资源系统备赛,相信每个用心投入的团队都能在这个舞台上收获成长与认可。正如康莱德挑战赛所倡导的创新精神,每一个大胆的想法都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起点。
立即行动:
参赛👉康莱德创新挑战赛报名?组队?寻找导师?
领取资料👉康莱德创新挑战赛备赛资料包
拓展阅读:
•《康莱德挑战赛|网页制作指南》
•《康莱德挑战赛|如何打造一个吸引眼球的项目演示视频》
•《康莱德创新者大会评委分享:成功项目的秘诀》
•《康莱德挑战赛:适合哪类高中生?含金量如何?难度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