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组队就晚了!2025-26 康莱德新赛季火热报名中,大神队友已集结,冲奖课题邀您一起探索!

在全球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怀揣学术梦想和创新热情的中学生而言,参与高含金量的国际赛事无疑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康莱德创新者大会(Conrad Spirit Of Innovation Challenge),作为国际教育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影响力,吸引着无数有志青年投身其中。当下,2025-26 康莱德新赛季已拉开火热报名的大幕,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与创新的舞台上大放异彩,现在正是绝佳时机,千万别因犹豫错过组队,与这场难得的机遇失之交臂。

康莱德创新者大会: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康莱德创新者大会历史悠久,自 2005 年创办以来,已历经 19 载岁月的洗礼,在国际教育界树立了卓越的口碑。2020 年,大会首开中国赛区,为国内中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国际创新舞台的大门。该赛事背靠 NASA,得天独厚地坐拥海量学术资源与专业技术支持。这一强大的后盾,使得康莱德创新者大会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竞赛,更是一个融合前沿科技与创新思维的全球性交流平台。

其最显著的特色,便是开创性地将 “STEM + 商科” 两大教育主题紧密结合。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多元成长的空间。对于 STEM 领域的学生而言,康莱德是他们一展学术实力的绝佳舞台,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而对于商科学生来说,参与康莱德则意味着增加宝贵的跨学科背景,使其在未来的学术和职业道路上更具竞争力,真正做到一举两得。正因如此,康莱德创新者大会在众多商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志在申请 Top 大学商科同学的不二之选。不仅如此,它还被殿堂级科研夏校 MIT RSI 列为选拔学员的必要条件,与国际顶尖科创赛事如 ISEF 竞赛等并驾齐驱,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2025-26 赛季时间线:分秒必争,把握机遇

了解赛事的时间安排,是踏上康莱德征程的第一步。2025-26 赛季康莱德创新者大会的时间线紧凑且明确,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至关重要。

报名时间

报名窗口于 2025 年 7 月 16 日正式开启,一直持续到 12 月 15 日。同学们需要在此期间迅速行动,搭建起一支 2 - 5 人的精锐团队,并完成报名与缴费流程。早报名不仅能让团队拥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后续准备工作,还能提前进入状态,适应比赛节奏。在这个阶段,寻找志同道合、优势互补的队友是关键。比如,如果你擅长技术研发,那么寻找具有商业思维、善于市场分析和文案撰写的伙伴,将为团队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站 - 初选(线上,材料评审)

提交初选材料:2025 年 12 月 31 日是提交初选材料的截止日期。团队需精心准备并提交一系列关键材料,包括创新画布、创新简述、创新演示视频以及产品介绍网页。这些材料是团队创新项目的初步展示,如同一张名片,将向评委传达团队的创新理念、技术实力和商业潜力。以创新演示视频为例,它应生动、直观地展示项目的核心内容、创新点以及应用前景,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引评委的目光,留下深刻印象。

初选材料评审:2026 年 1 月 1 日 - 1 月 19 日,评委将对提交的初选材料进行细致评审。这一阶段,评委将从创新性、可行性、社会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对项目进行考量。团队在准备材料时,务必突出项目的独特之处,确保创新方案具有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并能对相关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初选入围结果公布:2026 年 1 月 20 日,备受期待的初选入围结果将正式公布。成功入围的团队将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而未能入围的团队也能从此次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积累宝贵财富。

中国站 - 决选(线下,上海)

决选材料提交截止:2026 年 3 月 1 日为决选材料提交的截止时间。进入决选阶段的团队需要在此之前进一步完善项目,提交更详细、更深入的材料,全面展示项目的进展、优化方案以及市场前景等内容。

线下决选大会:2026 年 3 月 13 日 - 3 月 15 日,线下决选大会将在上海盛大举行。这是一场面对面的激烈角逐,团队将有机会与行业内的顶尖专家、学者以及其他优秀团队进行深入交流和切磋。在现场展示和答辩环节中,团队成员需要充分展现出自信、专业的风采,清晰、准确地阐述项目的核心要点,从容应对评委的提问,以争取优异的成绩。

决选颁奖典礼:2026 年 3 月 15 日,将举行隆重的决选颁奖典礼。在这个荣耀时刻,表现卓越的团队将收获属于他们的奖项与荣誉,这些成果不仅是对团队努力的肯定,也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增添耀眼的光环。

中国站五支优胜队直通全球总决选

时间定在 2026 年 4 月 22 日 - 4 月 25 日,中国站脱颖而出的五支优胜队伍将代表中国,奔赴全球总决选的赛场,与来自其他国家的优秀队伍同场竞技,展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创新巅峰对决。在这个国际舞台上,他们将有机会获得评委推荐信、大学奖学金、专利申请协助等丰厚奖励。这些奖励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高度认可,更将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

参赛要求 & 选题方向:明确目标,精准发力

参赛要求

康莱德创新者大会面向 13 - 18 岁的中学生开放,每个团队由 2 - 5 名成员组成,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在整个参赛过程中,队员们将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多个关键环节。首先是寻找与定义问题,这需要团队成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等多个层面挖掘具有研究价值和创新空间的问题。接着,通过创新点子头脑风暴,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出各种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然后,制作商业计划书,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具有商业可行性的方案,包括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营销策略、财务预算等方面,全面展示项目的商业潜力和发展前景。最后,共同参与现场展示与答辩,在舞台上充分展示团队的风采和项目的魅力,接受评委和观众的检验。

选题方向

新一季的康莱德创新者大会中国站紧扣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聚焦于五大核心领域,为团队提供了丰富的选题方向。

航空与航天:在这个领域,团队可以探索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的更新换代,思考如何实现智能升级后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研究提高长距离宇宙飞行速度的方法,以及对未来宇宙飞船 / 宇航服进行升级改造等前沿课题。例如,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宇宙飞船的能源利用效率,以支持更长期、更深入的太空任务,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研究价值的问题。

互联网科技与安全: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同时也伴随着诸多安全挑战。团队可以着眼于人工智能应用范围的拓展,研究网络防御系统的优化,打造稳健多效的数据库管理平台,以及将能源管理技术应用于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比如,当前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如何开发一种高效、智能的网络防御系统,有效抵御各类网络入侵,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能源与环境: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该领域的选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团队可以关注智能化能源储存和转化工具的研发,探索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及回收方案,推动废弃物处理和清洁技术的创新改良,以及利用网络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课题。例如,研发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储存装置,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对于缓解能源压力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健康与营养: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健康与营养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团队可以致力于营养与运动体系的科学搭建,开发残疾人应用的多功能辅助技术,研究如何平衡营养不良与隐性饥饿,以及探索生物医学在人类情绪疾病方面的应用等。比如,针对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青少年近视问题,研发一种基于营养干预和科技手段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价值。

水与可持续发展:水是生命之源,水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对于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团队可以思考如何确保水资源公平,让所有人都能获得安全且负担得起的水;通过再利用、减少和战略管理等做法提高水资源效率;推进水的纯净度,确保每个人的水供应都是安全可用的。例如,研究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赛收获:多元成长,助力未来

康莱德证书与奖杯

所有按时提交材料的队伍,都将获得由组委会颁发的参加证明,这是对团队参与赛事的认可和鼓励。而获奖队伍更是荣誉满满,将获得奖项证书与奖杯。中国站决选奖项设置丰富多样,各领域都设有冠军、亚军、季军,以及最佳创新奖、最佳演说奖、最佳团队合作奖等多个专项奖项。这些证书和奖杯不仅是对团队努力和成绩的肯定,更是一份珍贵的荣誉,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多项技能提升

康莱德创新者大会的活动设置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提升知识与技能的平台。在参赛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 STEM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协调和分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在制作商业计划书和进行现场展示与答辩时,锻炼了商业分析能力、演讲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在制作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数据、制定营销策略,这一系列过程将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商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背景提升助力大学申请

康莱德创新者大会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其参赛经历对于学生的大学申请具有强大的助力作用。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的选手,在历年申请季中凭借在康莱德赛事中的出色表现,收获了梦校的 Offer。首届康莱德中国站获奖选手更是成功被 MIT、杜克、剑桥、康奈尔、帝国理工、CMU、UCB 等英美顶尖大学录取。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证明,参与康莱德创新者大会,能够为学生的大学申请履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向招生官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学术素养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从而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获得国际认可并申请专利

在往届优胜队伍中,不乏一些创新项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相连的优秀团队。曾有两支队伍被 Conrad 合作伙伴 SDGuild 选入合作候选人,其中一支队伍成功申请项目专利。这不仅体现了康莱德创新者大会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也为参赛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得国际认可的平台。获得国际认可和申请专利,对于学生个人而言,是对其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高度肯定,将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优势。

大神队友已就位,冲奖课题待探索

25-26康莱德参赛项目 火热组队中!

The Conrad Challenge 康莱德创新挑战赛,以“STEM + 商科”的形式开展,面向13-18岁的中学生。参赛者将组成2-5人的队伍,来解决具有挑战性的社会、科学和社会问题。

康莱德挑战赛不仅受到 MIT-RSI 官方认可,还在提供升学指导建议的网站上被评为“提升高中个人履历的TOP 11 项学术比赛之一”。

精选课题

水和可持续发展领域:

  •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离心力强化微塑料分离器设计和3D打印验证

能源与环境领域:

  • P2相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
  • “慧眼识潮”——基于空水协同与AI的赤潮精准预警系统

航空与航天领域:

  • 马格努斯效应驱动的飞行器模型设计与优化

课题名称: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离心力强化微塑料分离器设计和3D打印验证

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正迅速成为水管理机构中的“新兴污染物”,其广泛分布于海洋、土壤、空气乃至人类食物链中,可能导致细胞死亡和过敏反应,因此处理微塑料的呼声越来越高。微型旋流分离技术利用离心力可以高效脱除水中的固体污染物,本项目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设计合理的水力旋流器关键结构,优化旋风器内部的离心流场,在提高旋风器的分离效率的同时,也致力于降低能耗,使其能够大规模应用到微塑料污水处理领域。

导师介绍:J.W

上海高校讲师,本硕博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装备。担任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颗粒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十余项,发表SCI二十余篇,申请专利40余件,授权近30件。担任国内高校硕士生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51余人。

课题名称:P2相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

本项目针对P2相层状金属氧化物材料仍然所存在的循环稳定性等问题,通过MOFs衍生的策略所制备出具有独特形貌的材料,以改善P2相层状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为目标,对此双重改性策略下合成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各种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探讨此改性策略对于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机理。

导师介绍:X.L

中山大学工学博士,211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框架(MOFs)及其衍生材料在电化学能源储存和转化上的应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7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参与编著两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4项,主持多项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

课题名称:“慧眼识潮”——基于空水协同与AI的赤潮精准预警系统

赤潮作为一种全球性海洋生态灾害,每年在全球造成超过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水产养殖、滨海旅游和沿岸水质管理带来巨大冲击。现有监测手段严重依赖人工船只采样与实验室分析,不仅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而且空间覆盖极其有限,无法实现赤潮早期发现与精准防控,导致企业及监管部门承受高昂的治理成本与经营风险。瞄准这一市场需求,本项目推出“空-水协同智能监测”商业化解决方案,依托无人机平台搭载高精度多参数传感器与自主采样单元,实现大面积、实时化、低成本的水体监测与藻华识别。系统通过边缘计算实时处理水质数据,并结合多源融合算法实现赤潮爆发风险预警,显著降低水产养殖死亡率与沿海企业停工损失。

导师介绍:吴博士

  • 有方科研教学总监及研发团队
  • 被学员誉为“Uncle Research”的顶尖科研导师
  • 发表SCI论文16+篇,持续深耕学术前沿
  • 10年中学生科创教育实战专家,带队60+学生晋级ISEF全球总决赛
  • 连续4年蝉联小行星命名权,累计斩获600+科研赛事奖项
  • 多年赛事评委经验,深度掌握ISEF/丘奖/青科赛/英才计划/STS评审内核
  • 擅长解码顶尖获奖作品策略
  • 独创“科研获奖逻辑拆解法”,系统提升学生创新竞争力
  • 团队辅导覆盖课题设计-成果转化-答辩路演全链条

课题名称:马格努斯效应驱动的飞行器模型设计与优化

传统飞行器主要依赖固定翼或旋翼结构实现升力生成,而基于马格努斯效应的飞行器凭借其差异化的升力产生原理与创新结构设计,有望为飞行器设计范式带来突破性进展。本研究拟设计并制作基于马格努斯效应的小型飞行器模型,通过实验探究关键参数(尤其是旋转速度)对飞行性能的影响机制,重点揭示旋转速度与飞行距离、高度及稳定性的量化关系,以优化飞行器的综合飞行效能。实验过程中,将借助姿态传感器、定位模块及速度监测装置实时采集飞行姿态、空间位置及运动速度等多维度数据,并结合PID控制、模糊控制等智能算法对旋转速度实施动态调节,实现飞行状态的精准控制与性能优化。

扫码了解更多课题组队情况⬇️

2025-26 康莱德新赛季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是一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创新盛宴。在这个舞台上,你将有机会与来自各地的优秀同学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前沿课题,提升自身能力,收获荣誉与成长。报名时间有限,组队刻不容缓。

立即行动:

参赛👉康莱德创新挑战赛报名?组队?寻找导师?
领取资料👉康莱德创新挑战赛备赛资料包

拓展阅读:

《康莱德挑战赛|网页制作指南》
《康莱德挑战赛|如何打造一个吸引眼球的项目演示视频》
《康莱德创新者大会评委分享:成功项目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