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 STEM 创新赛事之一,康莱德创新挑战赛(Conrad Challenge)已成为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平台。2025-2026 赛季赛事由休斯顿太空中心与 Equinor 联合呈现,延续了 "用创新解决全球问题" 的核心宗旨,同时在参赛机制和评审标准上保持专业严谨的特色。本文基于官方最新规则,全面解析赛事核心信息,为参赛团队提供实用备赛指南。
赛事核心定位与价值
康莱德创新挑战赛创立于 2007 年,由南希・康莱德为纪念已故丈夫 ——NASA 宇航员查尔斯・"皮特"・康莱德而设立。赛事以 "STEM + 商科" 的跨学科融合为显著特征,是全球唯一同时聚焦科学技术、创新思维与商业实践三大素养的青少年竞赛活动。这种独特定位使其获得 MIT-RSI 等顶尖学术项目的认可,成为升学背景提升的重要经历。
2024-25 赛季赛事吸引了来自 70 多个国家的 4000 余名学生参与,展现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对于参赛学生而言,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展示平台,更是实践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的综合锻炼机会。历届数据显示,中国站获奖选手在申请海外顶尖院校时具有明显优势,首届获奖者中 85% 进入 MIT、剑桥、康奈尔等英美 Top30 大学。
参赛资格与核心规则
基本参赛要求
赛事面向全国 13-18 岁中学生,按年级分为两个组别:初中组(7-9 年级)和高中组(10-12 年级)。参赛形式为团队制,每队需由 2-5 名成员组成,允许跨校、跨国组队,但必须满足 "至少 1 名队员为中国籍或就读于国内学校" 的硬性要求。团队参与组别需以队内年纪最大的组员为准确定所属组别。
所有参赛团队必须配备一名年满 18 岁的导师,导师可由学校教师、科研机构人员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担任,主要负责指导团队合规参赛并提供专业建议。赛事全程采用英文进行,包括材料提交、答辩展示等所有环节,这对参赛团队的英文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
五大研究领域
25-26 赛季赛事延续五大创新领域分类,覆盖当前全球关注的关键议题:
航空与航天(Aerospace & Aviation)
互联网科技与安全(Cyber-technology & Security)
能源与环境(Energy & Environment,由 Equinor 赞助)
健康与营养(Health & Nutrition)
水和可持续发展(The Water Challenge)
参赛团队需选择一个领域进行深耕,解决方案需体现技术创新性与社会价值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赛事鼓励解决实际问题的 "渐进式创新",并非要求全新技术的发明,而是强调在现有基础上的改进与应用拓展。
25-26 赛季关键时间轴与节点解析
一、报名阶段
报名通道开启:2025 年 8 月 28 日(全球同步开放注册)
早鸟报名截止:2025 年 10 月 15 日(享受专家咨询优先预约权益)
常规报名截止:2025 年 12 月 15 日(需完成团队注册、缴费及导师信息提交)
核心任务:完成 2-5 人团队组建(至少 1 名中国籍或国内就读成员)、确定研究领域、配备 18 岁以上导师
特别提示:早鸟报名团队可提前 7 天获取往届获奖案例数据库访问权限
二、中国站初选阶段
材料提交截止:2025 年 12 月 31 日 23:59(北京时间)
需提交材料:创新画布(Lean Canvas)、300 字创新简述、5 分钟演示视频、产品介绍网页
评审周期:2026 年 1 月 1 日 - 1 月 19 日(线上材料评审)
入围结果公布:2026 年 1 月 20 日(通过官网及邮件通知)
核心任务:完成解决方案原型设计、数据验证及展示材料制作
常见误区:视频未设置公开访问权限(去年 3 支团队因此失格)
三、中国站决选阶段
决选材料提交截止:2026 年 3 月 1 日(含答辩 PPT、项目进展报告、小组合影、200 字产品简介)
线下决选时间:2026 年 3 月 13 日 - 3 月 15 日(上海举办)
颁奖典礼:2026 年 3 月 15 日(现场公布各领域获奖团队)
核心任务:准备 15 分钟现场答辩、优化原型演示、模拟评委问答
场地提示:决选提供基础展示设备,特殊器材需提前 7 天申请
四、全球总决选阶段
全球总决选时间:2026 年 4 月 22 日 - 4 月 25 日
举办地点:美国休斯顿太空中心(Space Center Houston)
参与资格:中国站各领域冠军团队自动晋级
核心任务:准备英文答辩材料、办理赴美签证、进行跨文化协作演练
时间建议:签证申请需在 2026 年 2 月完成,预留 12 周准备周期
评审标准与得分要点解析
25-26 赛季评审体系围绕三大核心维度展开,总分为 100 分,具体权重分配如下:
- 技术创新性(30%)
这一维度重点评估项目的原创价值与技术突破,包括三个细分指标:
技术路径创新性(15%):考察解决方案在原理、方法或技术路线上的独特性。例如某团队开发的新型储能材料若能显著提升能量密度,将获得更高评分。
应用场景创新性(10%):评估技术应用的拓展价值。如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溯源,虽技术本身成熟,但新场景的应用仍可获得创新分。
改进幅度(5%):对基于既有研究的项目,需通过实验数据证明改进的实质性,如效率提升百分比、成本降低幅度等量化指标。
赛事明确允许在合理引用基础上的改进型创新,但要求必须通过 APA 格式标注所有引用来源。直接复制他人成果或未标注引用的项目将面临 disqual 风险,2024 年有 3 支团队因此在初选阶段被淘汰。
- 可行性与实用性(40%)
这部分评估聚焦项目的落地可能性,包括:
技术可行性(20%):要求提供原型验证或实验数据支持,能源领域项目需特别注意提供成本测算和试点数据。
市场适配性(20%):考察解决方案与目标市场的匹配程度,需通过市场调研数据证明需求真实性。优秀项目通常会采用 "问题重构 - 技术融合 - 场景落地" 的三段式结构呈现。
评审团特别关注解决方案的实际可操作性,主席在访谈中强调:"我们希望看到真正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哪怕技术复杂度不高,但只要能落地产生实际效益,同样能获得高分。"
- 团队表现与影响力(30%)
这一维度综合评估团队综合素质与项目价值:
团队协作与专业性(20%):通过材料完整性、分工合理性和答辩表现进行评估。
社会影响力(10%):考察项目对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贡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契合度是重要加分项。
各阶段备赛重点与材料要求
初选阶段核心任务
初选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晋级资格,需重点关注四类提交物的规范性:
创新画布(Lean Canvas):需在限定篇幅内回答 12 个关于创新点、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每个问题回答不超过 40 字。建议采用 "问题 - 方案 - 证据" 结构,用数据量化社会问题严重性。
300 字创新简述:需简明扼要地说明问题背景、解决方案、技术亮点和预期影响,避免技术术语堆砌。
5 分钟演示视频:建议遵循 "30 秒问题引入 + 2 分钟方案解析 + 1 分钟原型展示 + 1 分钟团队介绍 + 30 秒价值升华" 的时间分配法则,确保叙事完整且重点突出。
产品介绍网页:作为项目的线上展示窗口,需包含技术原理、实验数据、团队介绍等核心内容,确保信息准确且易于理解。
决选阶段准备要点
晋级决选的团队需重点提升项目深度与展示能力:
答辩 PPT:需突出项目进展与创新点,建议采用 "问题现状 - 解决方案 - 实验验证 - 市场前景" 的逻辑结构,每页聚焦一个核心信息。
项目进展报告:详细说明自初选以来的项目改进,需用数据证明优化效果,如性能提升、成本降低等量化指标。
现场答辩准备:提前准备 10 个以上技术细节和商业逻辑的深度问答,尤其要能解释方案的局限性和改进空间。25-26 赛季新增 "最佳演说奖" 和 "最佳团队合作奖",需在展示中突出成员分工和协作过程。
奖项设置与后续发展机会
中国站奖项体系
中国站决选设置丰富的奖项类别,覆盖不同维度的优秀表现:
领域奖项:各领域分别设立金奖、银奖、铜奖
专项奖项:包括最佳创新奖、最佳演说奖、最佳团队合作奖
特殊荣誉:最佳展示设计、最具说服力论证、最佳社会价值呈现等
所有按时提交材料的队伍都将获得组委会颁发的参与证明,获奖团队将获得相应的奖项证书与奖杯。
全球站奖励机制
中国站各领域冠军将晋级全球总决选,有机会获得更具分量的认可与支持:
Pete Conrad 学者荣誉:全球顶尖团队将获此殊荣,享受包括专利律师服务(价值 2 万美元)、新产品市场可行性研究(价值 1500 美元)等资源支持。
奖学金机会:部分合作院校为获奖者提供专项奖学金,如 Menlo 学院每年 2.5 万美元 ¨ 万美元、Lewis & Clark 学院每年 2.2 万美元等。
资源对接:优秀项目有机会获得孵化资金支持,部分成果可转化为实际产品进行试点应用,如 2024 年的 "智能灌溉系统" 项目已在 3 所学校落地。
项目后续发展建议
无论最终成绩如何,参赛项目都有进一步深化的价值:
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组委会提供的法律咨询服务申请专利,保护创新成果。
赛事联动:将项目优化后参与其他创新赛事,如国际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实际应用:与相关企业或公益组织合作开展试点,验证项目的实际价值。
学术深化:将研究成果整理为科研报告,部分可符合 CREST Awards 等学术认证标准。
备赛资源与时间管理建议
官方资源利用
康莱德组委会提供多类支持资源,善用这些资源能显著提升备赛效率:
赛前工作坊:25-26 赛季将举办 5 场线上专题培训,涵盖选题技巧、原型设计和商业计划书撰写等主题,早鸟报名团队可优先获得参与名额。
历届获奖作品数据库:包含近三年金奖项目的完整材料与评委点评,可通过官网检索功能按领域筛选参考,重点研究其问题定义方式和解决方案架构。
行业导师匹配系统:组委会扩充了涵盖工程、环保、医疗等领域的专家库,申请导师需明确列出 3-5 个具体问题,提高匹配精准度。
时间管理策略
建议采用 "三阶段推进法" 规划备赛进程:
前期(报名后 1 个月):聚焦文献调研和问题定义,完成初步方案设计
中期(2 个月):完成原型开发和数据验证,形成完整解决方案
后期(1 个月):优化展示材料和模拟答辩,准备提交材料
特别要在每个截止日前预留 14 天缓冲期,用于材料修改和测试。团队可利用官网提供的进度追踪模板进行自我管理,确保各阶段任务按时推进。
25-26 赛季的康莱德创新挑战赛已正式开启报名,这一平台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创新能力的机会,更构建了一个融合学习、实践与成长的生态系统。对于参赛团队而言,深入理解规则、精准把握时间节点、充分利用官方资源是成功的基础,而真正解决问题的初心与持续创新的热情才是走远的关键。无论结果如何,这段探索与协作的经历都将成为宝贵的成长财富,为未来的学术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立即行动:
参赛👉康莱德创新挑战赛报名?组队?寻找导师?
领取资料👉康莱德创新挑战赛备赛资料包
拓展阅读:
•《康莱德挑战赛|网页制作指南》
•《康莱德挑战赛|如何打造一个吸引眼球的项目演示视频》
•《康莱德创新者大会评委分享:成功项目的秘诀》
•《康莱德挑战赛:适合哪类高中生?含金量如何?难度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