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用STEM+商科项目敲开MIT大门?康莱德赛事全解析

康莱德挑战赛(Conrad Spirit of Innovation Challenge)作为全球首个将“STEM+商科”两大教育主题结合的赛事,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创新平台。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够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的知识与商业思维相结合,还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康莱德挑战赛的参赛要求、选题方向、时间安排以及参赛收获,帮助您全面了解这一备受瞩目的国际赛事。

一、赛事简介

(一)参赛要求

康莱德挑战赛面向13-18岁的中学生,参赛团队由2-5名成员组成。比赛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确保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组别中发挥潜力。参赛团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问题定义到商业计划书制作的全过程,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展示与答辩,展示他们的创新项目。

参赛团队成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项目。此外,团队成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从独特的视角看待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商业计划书的制作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了解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商业模式设计等基本商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展示他们的项目。

(二)选题方向

康莱德挑战赛的选题方向紧扣全球热点问题,涵盖了多个领域。2025年的赛事在传统领域的基础上,新增了“水和可持续发展”这一创新方向。以下是具体的选题方向:

航空与航天:探索航空技术的创新应用、太空探索的商业机会、可持续航空解决方案等。

互联网科技与安全:关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伦理、数字隐私保护等前沿问题。

能源与环境:研究可再生能源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气候变化应对策略等。

健康与营养:开发新型医疗设备、探索营养改善方案、设计健康管理系统等。

水和可持续发展:关注水资源公平分配、水资源效率提升、水的纯净度保障等关键问题。

这些选题方向不仅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参赛团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探索。

二、2025赛事时间安排

康莱德挑战赛的时间安排紧凑而有序,确保参赛团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和展示他们的项目。以下是2025年赛事的具体时间安排:

(一)报名阶段

早鸟报名截止:2024年10月15日

常规报名截止:2024年12月15日

参赛团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手续,并缴纳相应的参赛费用。早鸟报名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鼓励团队尽早准备和报名。

(二)初选阶段

评委线上交流:2024年12月28日和2025年1月4日

提交初选材料:2025年1月12日

初选材料评审:2025年1月13日-1月23日

初选入围结果公布:2025年1月24日

在初选阶段,参赛团队需要提交创新画布、创新简述、创新演示视频和产品介绍网页等材料。评委将根据这些材料对团队进行评审,并在1月24日公布入围决选的团队名单。

(三)决选阶段

决选材料提交截止:2025年3月7日

线下决选大会:2025年3月14日-3月16日

决选颁奖典礼:2025年3月16日

入围决选的团队需要进一步完善他们的项目,并在3月14日至16日的线下决选大会中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最终,决选的获奖团队将在3月16日的颁奖典礼上揭晓。

(四)全球总决选

时间:2025年4月22日-4月25日

中国站的优秀团队将前往美国参加全球总决选,与其他国家的队伍竞争奖项。全球总决选不仅是对团队创新项目的最终评审,也是学生们与国际创新者交流学习的绝佳机会。

三、参赛收获

参与康莱德挑战赛,学生们将收获的不仅仅是比赛的荣誉,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长和提升。以下是参赛的主要收获:

(一)荣誉与证书

所有按时提交材料的参赛队伍都将获得由组委会颁发的参赛证明,而获奖团队将获得奖项证书与奖杯。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学生们努力的认可,也将成为他们未来学术和职业道路上的有力背书。

(二)提升综合能力

康莱德挑战赛的活动设置全面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商业策划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等。在参赛过程中,学生们将经历从问题定义到商业计划书制作的全过程,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助力大学申请

在海外Top院校的申请过程中,康莱德挑战赛的参与经历被视为一项极具含金量的课外活动。许多顶尖大学,如MIT、杜克、剑桥等,都对参赛学生表示高度认可。在历年申请季中,参与康莱德挑战赛的学生收获了梦校的Offer,开启了他们的海外学习之旅。

(四)国际认可与专利申请

在往届优胜队伍中,有些小队的创新项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密切相关,获得了国际认可。部分团队甚至成功申请了项目专利,让他们的创新成果走向世界。

(五)与行业专家交流

康莱德挑战赛邀请了来自全球的行业专家、成功创业者、商业领袖和大学教授担任评委。参赛团队有机会与这些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获取宝贵的建议和指导,拓宽视野,提升创新思维。

(六)全球视野与文化交流

通过参与国际赛事,学生们能够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思考和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者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学习到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四、2025 - 2026赛季康莱德课题组队

2025 - 2026新赛季的康莱德创新挑战赛正在火热组队中!作为STEM和商科学生的热门赛事,康莱德的参赛课题一直备受关注。

以下课题优先组队中:

课题1

课题名称:从食品到硬碳:柠檬酸增强的生物质衍生负极用于高性能钠储存

课题描述:淀粉因为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纯度高、具有天然的球形形貌是钠离子电池(SIBs)中理想的硬碳阳极前驱体,但纯淀粉的球形形貌在热解过程中极易受到破坏,导致碳骨架结构的崩溃,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本项目引入一种创新的柠檬酸酯化策略,以保持淀粉热解后的球形形态。在柠檬酸酯化淀粉的过程中,柠檬酸的-COOH基团与淀粉的伯羟基反应形成酯键。通过精确控制酯化度,可以获得最佳比例的伪石墨畴结构域和有序的表面结构。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从生物质生产高性能负极材料的可行策略推进电池技术和促进可持续能源储存。

导师介绍: X.L

中山大学工学博士,211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框架(MOFs)及其衍生材料在电化学能源储存和转化上的应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7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参与编著两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4项,主持多项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

课题2

课题名称:飞行器翼面结冰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

课题描述:在航空器飞行过程中,翼面冰积累会引发升力和阻力的气动性能衰减,影响飞行安全与效率。冰积累的性能衰减程度与积冰的几何特征、类型以及表面特性密切相关。本课题提出了一种低阶的二参数模型,用于描述典型的冰形态:结冰(glaze)、霜冻(rime)和角状冰(horn)。通过在这些冰形态的参数空间中展开探索,分析其对典型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课题旨在揭示结冰类型、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对翼型气动性能衰退的具体影响机制,为实际飞行器的设计与飞行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导师介绍:J.Y

双一流高校物理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曾担任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流体力学,机器学习在流体中的应用研究,风能利用等。已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十余篇,并主持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中学生科研带教经验丰富,曾指导多位学生获得顶级科研赛事如ISEF、丘奖等全球与区域国赛奖项。

课题3

课题名称:面向海洋动植物采摘的柔性手爪结构设计

课题描述:随着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需求的提升,传统刚性机械手难以满足水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精细化作业要求。本项目针对海洋环境特殊性,研发一款自适应柔性手爪,融合仿生学与流体力学优化技术,旨在实现高效、低损伤的海洋生物采摘与探测。研究内容包括:(1)柔性手爪的结构设计(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2)柔性手爪结构的拓扑优化(Matlab);(3)手爪运动的力学仿真计算(有限元仿真计算软件 Abaqus, ANSYS)。项目的创新点在于对手爪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及其抓取力学性能的对比与探讨。该成果可应用于海洋科考(如珊瑚样本采集)、生态养殖(鲍鱼、海参采收)及环保工程(海底垃圾清理),推动智能装备在海洋领域的产业应用,助力可持续“蓝色经济”发展。

导师介绍:Gabriel博士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海外985博士后,海外Top30高校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柔性机械手爪设计与优化,微结构建模与压缩/冲击力学研究;具体涉及研究内容:结构设计、有限元仿真。目前已发表SCI学术论文共29篇,一作/通讯共16篇,其中包括1篇中科院一区、5篇中科院二区、8篇JCR Q1。有多年教学和辅导经验,为人谦逊、负责,言语亲切、性格开朗。

立即行动:

参赛👉康莱德创新挑战赛报名?组队?寻找导师?
领取资料👉康莱德创新挑战赛备赛资料包

拓展阅读:

《康莱德挑战赛|网页制作指南》
《康莱德挑战赛|如何打造一个吸引眼球的项目演示视频》
《康莱德创新者大会评委分享:成功项目的秘诀》
《康莱德挑战赛:适合哪类高中生?含金量如何?难度高不高?》